一个天天在电视上把你骂得狗血淋头的人,突然跑到你家门口,你猜会发生什么?这事儿还真不是编的,主角就是那位在印度家喻户晓的“抗华一姐”,帕尔基·夏尔马。
说起这位姐,那在印度媒体圈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。她主持的节目,风格那叫一个犀利,立场那叫一个坚定,基本上就是把“印度必胜”四个大字刻在了脑门上。在她的描述里,中国差不多就是个又穷又乱、危机四伏的地方,孟买街头都比咱们这儿强得多。靠着这股劲儿,她圈粉无数,成了很多人眼里的“民族英雄”。
可戏剧性的一幕来了,她居然跟着莫迪的记者团,真的踏上了中国的土地,第一站就是天津。这下可好,一下飞机,整个人都感觉不太对劲了。
她以前从没来过中国,脑子里装的全是自己节目里说的那些素材。到了天津,她晚上特意溜达出去,手机都准备好了,就等着拍点“猛料”,比如脏乱的街道、不安全的角落什么的,回去好接着在节目里痛批。
结果呢?她在天津街头转悠了半天,别说找茬了,连个乱扔的垃圾袋都难找。马路宽阔得不像话,两边的高楼灯火辉煌,海河边的夜景更是让她说不出话来。那种在国内视频里指点江山、意气风发的劲儿,瞬间就泄了一半。她看着眼前的一切,眼神里全是藏不住的惊讶和迷茫,那感觉,就像一个满级玩家突然掉进了新手村,发现新手村的装备比自己的还好。
她以前总爱拿印度的人口优势说事,觉得咱们人多肯定乱。可她在天津街头看到的,是秩序井然,人们悠闲地散步、夜跑,压根没有她想象中那种人挤人的混乱场面。这第一波视觉冲击,直接让她脑子里那个“落后中国”的剧本,撕开了一道大口子。
如果说天津的市容市貌只是让她开了开眼,那接下来在上合组织峰会新闻中心的所见所闻,简直就是一场“降维打击”,把她那点仅存的优越感彻底碾碎了。
这次峰会的科技含量,说实话,确实有点超前。比如那个AI数字人技术,只需要记者本人录制一小段视频,系统就能生成一个和她一模一样的虚拟主播。帕尔基也去体验了一把,当她看到屏幕上那个“自己”,用流利的中、英、俄三国语言播报新闻时,那种震撼是装不出来的。这玩意儿对她的冲击,可能比晚上看到的高楼大舍还大,因为它直接触及了她引以为傲的媒体行业。
还有个叫“小合”的交互式人形机器人,也能跟人对答如流。哈萨克斯坦的记者上去用俄语跟它聊得不亦乐乎,帕尔基也凑上去试了试。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了,但当一个做得如此逼真、交互如此流畅的机器人就站在你面前时,那种科幻照进现实的感觉,还是相当强烈的。
更让她没想到的是,这么大规模的国际峰会,所有场馆用的电,居然全部是绿电。通过和本地新能源企业交易,实现了100%的绿色电力供应。这背后展示的,已经不仅仅是技术了,更是一种发展理念和强大的执行能力。这和她过去节目里所抨击的“中国只顾发展不顾环境”的论调,形成了最直接的讽刺。
心理学上有个词叫“认知失调”,就是说当你长期坚信的一个观念,被无可辩驳的事实迎面痛击时,你的内心会陷入巨大的混乱和痛苦。为了恢复心理平衡,你要么否定事实,要么就得改变自己原有的观念。
帕尔基显然就处在这种状态里。眼前的一切,从干净的街道到顶尖的科技,都在告诉她:你以前说的那些,可能都是错的。这种自我否定,对一个靠着“强硬”人设吃饭的媒体人来说,无疑是痛苦的。所以我们能看到,她在天津做的现场报道,虽然语速还是那么快,但底气明显不足了,眼神也躲躲闪闪,整个人就像被抽走了主心骨。
后来,她自己也在报道里承认了,“全球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”,还说“中国的实力已经强大到不容小觑”。这话要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,可能没什么。但从她——这个昔日的“抗华先锋”口中说出,那分量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这事儿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,它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“信息茧房”的可怕。有网友说得特别好,像帕尔基这种印度顶层的精英,他们真的不知道中国是什么样吗?他们清楚得很。但在他们的媒体上,真实的中国是什么样不重要,让大多数印度民众相信“中国很落后”才最重要。这是一种舆论策略。
帕尔基的这次“打脸”之旅,就像是在这个厚厚的“信息茧房”上,凿开了一个小孔。当她把一个相对真实的中国展现在印度观众面前时,引起的震动可想而知。它会让一些人开始思考:我们以前听到的,到底是不是真的?
一个人的转变或许微不足道,但当这个人在她的国家拥有巨大的话语权时,这种转变就可能成为一种催化剂,引发更多人的反思。这也说明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,偏见和谎言或许能蒙蔽人一时,但终究会在事实面前显得不堪一击。
别急着下结论,多出去走走,因为你讨厌的,可能只是你想象中的样子。
线上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