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融界又暴雷了!这一次超200万的会员被割了韭菜!
6月26日,被吹得爆火的鑫慷嘉直接宣布崩盘!曾经在市场上打着高回报、官方背书、风险小的旗号,吸引了不少中年老年的投资者。
而实际上,这个打着投资黄金、石油的平台,实则就是一个巨大的“庞氏骗局”,并且其本质与传销相似,就在彻底崩盘前,创始人们一一跑路,还带走高达上百亿的投资款!
投资者们是如何一步步被吸引的呢?
高收益承诺与国际背书鑫慷嘉从成立伊始便采取理念包装,打出高收益、低风险、国际交易所合作等几大卖点,标榜自身为“中东最大黄金期货交易所中国分站”,深受中老年投资者关注和追捧。
展开剩余86%平台成立过程中,法人、企业注册地多次变更,实际控制方始终处于幕后,多个投资说明会上,出现疑似“中东富豪”“权威企业领导”等签约画面,为平台赋予了更多光环。
相关视觉材料和平台宣传片,被广泛分发至各类投资交流群,使不少投资者对其安全性和潜力形成认同。
然而从2024年底起,不少权威部门对其进行调查与风险提示,多地警方通报揭示鑫慷嘉伪造合作背景、扰乱金融秩序的事实,强调平台所谓国际权威合作均无真实基础。
公开资料显示,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曾多次发表声明,否认与该平台存在业务往来,中国相关央企,同样否定与鑫慷嘉之间有深度合作。
“拉人头”结构屡禁不止鑫慷嘉的扩张策略,大量依赖于“传销式”组织结构,全国范围被划分为多个大区,内部采用“司令员-军长-旅长”等军事化头衔和军阶体系,鼓励会员拉新升级,发展下线。
团队长根据拉人数量,可获得提成与物质奖励,例如高额现金返利、购车奖励等内容。调查表明,奖励车辆等经常为短期租赁,只在宣传场合出现。
奖金分配结构非常清晰:拉新数量和投资金额,直接决定团队头衔与奖金分配比率,然而真正的收益只在极少数操盘者中流转。
云南、江西等地“团队”人数动辄上万,某些区域会员数已达数十万人。这种以人带人、发展下线为主要方式的增长路径,本质上是金字塔型的资金流转结构。
相关行为已触及传销、非法集资的法律红线,四川、江西、广东等地监管部门,先后发布风险警示通告,明确鑫慷嘉具备资金盘、传销组织特征,提醒群众切勿陷入其投资陷阱。
提现变难陷阱显现鑫慷嘉在后期运营过程中,不断提高投资门槛和用户资金流转成本,初期提现只需支付5%的手续费,至2025年初时已上升至10%。
平台同时制定“信用分”规则,提现申请只有满足所谓信用评定才能通过,提现过程中排队审核现象频发,实际到账比例极低,某些地区成功提现率甚至不足一成。
据连续观测,2025年前四个月,平台频繁出现结算障碍和数据异动,不仅提现排队周期拉长,还有投资者反映后台数据显示异常。
与此同时,平台密集推出“充值返豪车”“参与抽大奖”等限时营销活动,持续刺激用户加大投入,吸引更多新资金以保证表面活跃。
实际操作中,新进资金优先被用于偿付早期投资者,一旦新用户增长放缓,平台兑付压力陡增,系统随即开始崩溃。
官方警示与监管跟进围绕鑫慷嘉暴雷,地方公安、市场监管、金融办等部门先后介入,内蒙古、广东、四川、江西等地,对鑫慷嘉涉嫌非法集资、传销、虚假交易行为进行立案和风险提示。
四川宜宾、贵州等地政府部门,专门就其涉嫌违法金融活动公开通报,各地相继冻结资金、查封相关办公场所。
案件调查过程中,多地公安系统公布数据称,仅去年下半年,鑫慷嘉吸收资金流动达上百亿元规模,为跨省区网络资金盘典型案例。
贵州等地查明部分被划走资金,已通过混币器转至境外,参与投资的部分成员自发组织维权,但由于资金盘结构的特殊与主犯外逃,绝大多数资金难以追回。
从“财富梦”到现实损失暴雷发生后,海量投资者面临无法提现、家庭资金链断裂等严重后果,部分投资者本就是在家长辈、身边熟人的重复推动下跟进,形成“熟人链式”投资网络。
早期部分获利者不断晒出提现成功截图,作为“样板”鼓动更多人进场。平台崩溃后,不少维权群成员反映深陷两难:既有投资亏损压力,又因荐股牵连亲友、面对复杂的人际难题。
网络流传中,出现了“实控人已在国外”的截图和留言,疑似实控人对投资者进行嘲讽,“财富和智商匹配”的观点,进一步激发了用户间的焦虑感。
警方面向投资者通告,提醒保留交易、转账等相关证据,切勿向新的“资金回流承诺”投入额外费用,以免二次损失。
有关部门公布信息称,被骗投资者中,有相当比例为中老年人、小微企业主及自由职业者,部分家庭因资金被套面临现金流断裂、多年积蓄付诸东流。
监管与风险意识同步提升鑫慷嘉一案浓缩了当前,在线理财领域的核心问题:过度追逐高收益、缺乏专业判断,自媒体环境中,大量虚假投资案例推波助澜,部分人士出于侥幸心态选择冒险。
针对这类资金盘平台,国家已明令禁止以虚假理财、非法吸储等名义搭建网络资金池。随着监管升级,专项打击行动不断推进,金融环境逐步净化,但类骗局项目仍可能借新技术、海外通道不断翻新重现。
案例为投资者敲响警钟,提示任何“高收益、零风险、权威背书”的投资模式都应高度警惕;对于金融主体资质、业务真实情况应进行多方核查。
信息来源于:湖南金融 2025年6月3日 关于“风险提示”的报道 信息来源于:赣州电视台 2025年6月18日 关于““DGCX鑫慷嘉数据”投资,有风险!”的报道发布于:河南省线上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